您好,欢迎来到 清泉书院! 去首页
查看全部
    0 已选0
    0

    我的积分

    0

    优惠券

    已领取的优惠券

    清代前期满洲八大著姓家族研究(二)

    清代前期满洲八大著姓家族研究(二)


    常越男

    2021年12月05日


    231008清代前期满洲八大著姓家族研究.cdr_0006.JPG


    三、清初政治斗争与八“著姓”家族的兴衰

      中国古代,家与国关系的演化、利害冲突,始终伴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清朝的创建,有赖满洲八“著姓”家族的鼎力相助,他们开国之功卓著,因此成为清朝的受益者。其家族的发展与国家利益彼此相连,对清朝的政治取向影响颇大。而后金、清前中期国家政治的变迁,也直接影响了这些满洲大族的兴衰。

      清初皇位继承制度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此期间,八“著姓”一些成员卷入了皇嗣承袭纷争之中。顺治年间,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康熙时期,鳌拜辅政,索额图、明珠结党,都形成了以某一权臣为主的满洲利益集团。八“著姓”及其家族在这一系列皇权争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家族的政治、经济权益等,使得他们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纷争。这其中既有皇帝与权贵集团的矛盾,也有满洲八旗内部的利益之争。

      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驾崩,皇位继承产生纠纷。在这场皇权角逐中,钮祜禄氏额亦都家族的图尔格、瓜尔佳氏费英东家族的鳌拜、赫舍里氏希福家族的索尼等人,皆拥护皇太极诸子继位。最终,福临年幼即位,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摄政,这是满洲内部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摄政期间,八“著姓”部分家族忠于顺治帝,如赫舍里氏希福家族、钮祜禄氏额亦都家族。其中,赫舍里氏的希福、索尼等人,“不附睿亲王,于政事多以理争,王由是恶之”[63];钮祜禄氏的图尔格、遏必隆等人,皆不依附摄政王。与之相反,一部分家族依附摄政王多尔衮,如舒穆禄氏扬古利家族、他塔喇氏岱图库哈理家族。崇德年间,扬古利战死,其从弟谭泰成为舒穆禄氏家族的中心人物,是摄政王派系中的重要人物,在朝身居要职。他塔喇氏的岱图库哈理家族隶满洲正白旗,与掌管两白旗的睿亲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岱图库哈理之孙英俄尔岱深受摄政王多尔衮的器重,委以重任;其曾孙苏纳海曾任多尔衮的护卫;同族萨弼图之弟博尔辉也属多尔衮派系。多尔衮死后,舒穆禄氏和他塔喇氏家族的主要人物受到处分。

      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帝“驾崩”,遗诏命正黄旗赫舍里氏索尼、正白旗纳喇氏苏克萨哈、镶黄旗钮祜禄氏遏必隆、镶黄旗瓜尔佳氏鳌拜为大臣辅政。四人分别来自满洲八“著姓”的希福家族、金台石家族、额亦都家族、费英东家族。他们被委以辅政,源于他们在皇太极身后的皇嗣斗争中,旗帜鲜明地站在孝庄文皇后一边,支持顺治帝,反映了皇室对满洲大姓家族的青睐和倚仗。

      四辅臣辅政后期,鳌拜专权。康熙帝除鳌拜,进一步加强了皇权。随后又形成了赫舍里氏希福家族的索额图、纳喇氏金台石家族的明珠二人分结党羽、互相倾轧的局面,并牵涉了康熙年间的皇位之争。赫舍里氏家族力拥太子允礽(索额图侄女孝诚仁皇后所出),索额图因协助太子“潜谋大事”威胁皇帝,被拘,死于禁所。其子格尔芬、阿尔吉善被诛。索额图以依附皇太子、觊觎皇位而得罪,并祸及后代,赫舍里氏希福家族由此走向衰落。而与索额图对抗的纳喇氏明珠一系,不附太子,明珠之子揆叙结交八阿哥允禩。雍正帝即位,揆叙被追夺谥。

      上述清初皇族内部、八旗内部的派系斗争,直接影响了八“著姓”家族的兴衰,制约着这些家族的发展。如康熙初年,此前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颇受恩眷“宗族强盛”[64]的舒穆禄氏扬古利家族渐渐退出政治舞台。这种变化,一方面源于该家族的子嗣相对要少,家族延续性弱一些;另一方面,以谭泰为代表的家族政治立场,影响了该家族的前途。再如塔喇氏岱图库哈理家族因依附摄政王,受到冲击。此后在鳌拜专政期间,又因两黄旗和正白旗的旗地之争,代表人物户部尚书苏纳海被“矫诏论死”,[65]再次受到打击。


    231008清代前期满洲八大著姓家族研究.cdr_0008.JPG


      来自瓜尔佳氏费英东家族的鳌拜在辅政期间专擅独断,很多成员受到牵连,进而影响到家族的整体发展。赫舍里氏希福家族、纳喇氏金台石家族因康熙年间索额图、明珠党争而受到重创。雍乾时期的西林觉罗氏鄂尔泰家族,在短期内涌现出众多的封疆大吏。这种裙带关系,使得该家族在乾隆中期走向衰落,乾隆帝以打击朋党的名义,将鄂尔泰子侄从重要的职位中剔除,他们或战死,或被赐死,或不担任要职。

      那些较少涉入政治斗争的家族,如钮祜禄氏、伊尔根觉罗氏、佟佳氏等家族的发展并未受到明显阻碍。钮祜禄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维护皇权,家族发展较为稳定。再如舒穆禄氏徐元梦家族,在康熙朝索额图、明珠结党事件中,态度明确,“论者谓康熙一朝不附明珠、索额图者,汉臣惟潜庵汤公(汤斌)、环极魏公(魏象枢)、华野郭公(郭琇),满臣则德格勒公与公二人而已”。[66]可见,维护皇权的一些家族,发展比较稳定;而一旦侵犯君主权威,家族的发展势必被阻碍。随着清初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完善、皇权的加强,八“著姓”的利益集团逐渐趋于瓦解。

      八“著姓”成员战斗力的削弱,是其家族衰落的重要原因。随着国家政权的稳定,国家由乱达治,满洲家族的参战机会逐渐减少,也使得满洲家族的军事优势逐渐丧失。后金、清朝建立政权、巩固政权的诸多战争都离不开八“著姓”家族的浴血奋战,但在保留满洲“国语骑射”的传统方面,情况并不乐观。舒穆禄氏徐元梦因为不精通骑射,“不能挽强”,[67]受到康熙帝处分。以瓜尔佳氏费英东家族为例,第八代费英东之后,该家族涌现出图赖、杨善、卓布泰、鳌拜等一系列军事将领,皆以军事见长,从而使该家族得到发展。雍乾时期,该家族出现了傅尔丹这样的名将,但其军事方面的功绩已远不如祖辈。费英东家族十二代、十三代子孙,元孙哈达哈、五世孙哈宁阿等人因征战不利而获罪。再如钮祜禄氏额亦都家族,乾隆年间的讷亲、策楞、达尔党阿等人在军事上也多有失误。这反映出英勇善战的家族传统正在消失。

      八“著姓”家族的兴衰,也反映了清朝政治上的一些转变。勋旧大臣子弟参与军事行动逐渐减少,获得军功的机会亦因此减少,其在军事方面的优势成逐渐衰弱态势,从侧面说明八旗战斗力下降;八“著姓”家族入仕的情况也呈下降趋势,反映出国家行政体制的成熟,由依赖满洲功臣子弟向选拔专业性官僚转变。

      康熙年间,翰林院掌院学士张玉书为钮祜禄氏额亦都子二等伯忠直公宜尔登撰写墓碑,文中曰:“国家之有重臣,犹九庙之有宗器、巨室之有栋梁也。其用之也,非一日之报;则其蓄之也,亦非一日之积。宋苏文忠(轼)铭张文定(方平)之墓谓:仁宗在位四十余年,蒐揽天下豪杰,既自以为股肱心膂,而又留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伏观祖宗朝,英杰景附,际会风云,长养培护,传之累叶,更有度越前代万万者。”[68]这段碑文表明两层意思,一是“重臣”与清廷有密切关系,他们为王朝祖庙的“宗器”,是政权大厦的“栋梁”,反映了勋旧之臣与清廷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二是开国功勋多为“天下豪杰”“股肱心膂”,恩泽延至三代子孙,以为“百年之用”。此言说明清廷对世家大族的高度倚重。清朝对待八“著姓”家族沿用了历代王朝的传统做法,使其“忠勇忘身”,“效力宣猷”,家国利益相连,矢志不渝地效忠清朝。

      满洲八“著姓”家族的兴起,源于家族大部分成员在军事上、政治文化上的成就,与皇室通婚对家族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家族的持续发展,一方面受人口出生率的影响,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平衡家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对皇权的维护,是这些满洲家族得以延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家族代表人物的擅权结党,则会对家族的发展造成阻碍。八“著姓”家族的兴衰,反映了八旗氏族影响力逐渐削弱和皇权的加强。后金、清前期满洲世家与皇权之间的较量,皇权逐渐排除世家大族的牵绊而得到强化。随着清中后期王朝由盛而衰,大部分满洲家族也走向衰落。


    231008清代前期满洲八大著姓家族研究.cdr_0009.JPG


      注释

      [1]乾隆年间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是有关满洲姓氏的官方文献,专门标注了八个“著姓”:瓜尔佳(gūwalgiyahala)、钮祜禄(niohuru hala)、舒穆禄(sumuruhala)、赫舍里(heseri hala)、他塔喇(tatarahala)、觉罗(gioro hala)、佟佳(tunggiyahala)、纳喇(nara hala)。其中,瓜尔佳、钮祜禄、舒穆禄三个姓氏,重点强调了居住在苏完、长白山、库尔喀地区的。对于赫舍里氏、佟佳氏,则强调了都英额地方、马察地方的。至于觉罗氏,则包括有伊尔根觉罗(irgen gioro hala)、舒舒觉罗(2u2u gioro hala)、西林觉罗(silin gioro hala)、通颜觉罗(yungyan gioro hala)、阿颜觉罗(ayan gioro hala)、呼伦觉罗(hulun gioro hala)、阿哈觉罗(aha gioro hala)、察喇觉罗(cala gioro hala)等,以伊尔根觉罗氏为著。

      [2]王锺翰:《内务府世家考》,《王锺翰学术论著自选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祁美琴:《内务府高氏家族考》,《清史研究》2000年第2期;黄培:《清初的满洲贵族(1583-1795)---钮祜禄族》,许倬云等:《中国历史论文集》,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刘小萌:《清代北京旗人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赖惠敏:《清代的皇权与世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徐凯:《满洲认同“法典”与部族双重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雷炳炎:《清代社会八旗贵族世家势力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美)柯娇燕:《孤军:满人一家三代与清帝国的终结》,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祁美琴:《清代包衣旗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3]徐凯、常越男:《满洲“八著姓”与清初政治》,《故宫学刊》第四辑,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版。

      [4]《清高宗实录》卷8,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丙寅。

      [5](清)程德全辑:《吉林他塔喇氏家谱》,宣统元年(1909)刻本,《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43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第608页。

      [6](清)弘昼、鄂尔泰等:《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凡例》,辽沈书社1989年版,第3页下。

      [7]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藏(清)清德:《伊尔根觉罗氏家谱》。

      [8](清)讷亲:《镶黄旗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之《国史三代合传》,《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43册,第106、109页。

      [9](清)富廉等:《家谱易知录》,民国间朱丝栏钞本,《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36册,第585、587页。

      [10]嘉庆三年(1798)合族修:《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40、41册。

      [11](清)鄂恒:《伊尔根觉罗氏家传》,咸丰四年刻本,《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37册,第319页。

      [12]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藏(清)清德:《伊尔根觉罗氏家谱》。

      [13]天命年间,“巴克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赐号“巴克什”的,一种是对普通文臣的称呼。天聪五年七月,上谕:“文臣称巴克什者俱停止,称为笔帖式。如本赐名巴克什者,仍其名。”参见《清太宗实录》卷9,天聪五年七月庚辰条。至此,普通文臣不再称为“巴克什”。

      [14](清)福格:《听雨丛谈》,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80页。

      [15](清)鄂尔泰等:《八旗通志》卷236《儒林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8册,第5323页。

      [16]赫舍里氏的硕色、希福、额尔德尼、索尼、觉尔察氏大海(达海)、瓜尔佳氏刚林、钮祜禄氏额素勒勒、伊尔根觉罗氏阿敦、佟佳氏萨穆哈、西林觉罗氏罗奇、马佳氏雅哈、锡哈、萨克达氏徳特讷等。这些“巴克什”的赐号时间,并不是都在太祖时期。《满洲实录》《清太祖实录》中出现的巴克什有额尔德尼、希福、库尔缠、阿林察4人。

      [17](清)鄂尔泰等:《八旗通志》卷236《儒林传》,第8册,第5323页。

      [18](清)鄂尔泰等:《八旗通志》卷236《儒林传》,第8册,第5331页。

      [19]赵尔巽:《清史稿》卷245《刚林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32册,第9629页。

      [20]国史院大学士:钮祜禄氏陈泰、他塔喇氏苏纳海;内秘书院大学士、学士:瓜尔佳氏车克、马佳氏图海、富察氏额色黑;内弘文院大学士:瓜尔佳氏瞻霸、刚林、钮祜禄氏赖卢浑都督、赫舍里氏希福巴克什、马佳氏图海、乌苏氏祁充格、索齐勒氏敦多辉、周氏周国彬。

      [21]瓜尔佳氏车克,谥“文端”;钮祜禄氏兑喀纳,谥“文端”;舒穆禄氏徐梦元,谥“文定”;赫舍里氏索尼,谥“文忠”;赫舍里氏希福巴克什,谥“文简”;赫舍里氏额尔徳尼巴克什,谥“文成”;伊尔根觉罗氏伊桑阿,谥“文端”;伊尔根觉罗氏顾八代,谥“文端”。

      [22]嘉庆三年合族修:《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40册,第633页;第41册,第267、261、180页。

      [23](清)恩龄:《正红旗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家谱》,道光二十九年刻本,《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36册,第393页。

      [24](清)富廉等辑:《家谱易知录》,民国朱丝栏钞本,《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36册,第597页。

      [25]嘉庆三年合族修《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见《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40册,第633页;第41册,第267、261、180页。

      [26](清)叶赫那拉氏•那淳纂修:《叶赫那拉氏世系生辰谱》,清蓝丝栏钞本,《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38册,第287、333页。

      [27](清)《伊尔根觉罗氏家传》,咸丰四年刻本,《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37册,第368页。

      [28]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藏(清)《伊尔根觉罗氏家谱》。

      [29]《瓜尔佳氏宗谱》,十六世荣浚序,康德八年,收入《满族家谱选编》(一),第283页。

      [30]作新等:《赫舍里氏宗族谱书》,民国钞本,《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43册,第525页。

      [31]《清高宗实录》卷1048,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辛未。

      [32](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1《图昭勋公事略》,岳麓书社1991年版,第8页。

      [33](清)讷亲:《镶黄旗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43册,第18页。

      [34]《清世祖实录》卷64,顺治九年四月乙卯。“立直义公费英东、弘毅公额亦都墓碑。”

      [35]赵尔巽:《清史稿》卷226《扬古利传》,第31册,第9195页。

      [36]《清高宗实录》卷363,乾隆十五年四月己丑。

      [3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呈额亦都杨古利后裔职名清单,道光九年,档号:03-2885-077。

      [38]《清国史》(嘉业堂钞本),《大臣画一续编》卷142《盛桂列传》,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9册,第958页。

      [39]《清国史》(嘉业堂钞本),《大臣画一续编》卷79《盛筠列传》,第9册,第535页。

      [40]《清世宗实录》卷96,雍正八年七月戊寅。

      [41](清)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卷49《城市•内城南城》,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册,第773页。

      [42]《清世宗实录》卷96,雍正八年七月戊寅。

      [43]《清世宗实录》卷125,雍正十年十一月癸卯。

      [44]《清高宗实录》卷846,乾隆三十四年十一月戊子。

      [45]鄂尔泰因植党,后被撤出贤良祠。

      [46](清)福格:《听雨丛谈》,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5页。

      [47]“领侍卫内大臣向以亲信大臣充补,未有用王兼理者。乾隆四年以简亲王为领侍卫内大臣,此用王爵管理之始也。”(清)奕赓:《寄楮备谈》,收入《佳梦轩丛著》,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38页。

      [48](清)福格:《听雨丛谈》,第25页。

      [49]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藏《弘毅公第十房家谱》,清稿本。

      [50](清)昭梿:《啸亭杂录》卷4,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02页。

      [51]嘉庆三年合族修《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41册,第21页。

      [52]嘉庆三年合族修《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41册,第114页。

      [53]嘉庆三年合族修《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41册,第132页。

      [54]辽宁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辽宁旧方志•盛京通志》卷15,乾隆四十九年影印本,辽宁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第1函,第317页。

      [55](清)张玉书:《二等伯忠直公宜尔登墓碑》,(清)钱仪吉:《碑传集》卷3《沈阳功臣》,第67页。

      [56]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藏《弘毅公第十房家谱》,清稿本。

      [57]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藏《弘毅公第十房家谱》,清稿本。

      [5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直隶泰宁总兵公元奏为皇上亲奠奴才高祖额宜都巴图鲁谢恩事,乾隆八年七月初二日,档号:04-01-16-0019-011。

      [5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署理两广总督策楞奏为遣官祭奠曾祖额宜都巴图鲁谢恩事,乾隆八年八月二十六日,档号:04-01-12-0035-042。

      [60]《清史列传》卷6《巴哈传》,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册,第357页。

      [61]赵尔巽:《清史稿》卷314《哈达哈传附子哈宁阿传》,第35册,第10697页。

      [62]《清高宗实录》卷1120,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庚戌。

      [63](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3《索文忠公事略》,第60页。

      [64]《清太宗实录》卷24,天聪九年七月癸未。

      [65](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99页。

      [66](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第794页。

      [67](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第793页。

      [68](清)张玉书:《二等伯忠直公宜尔登墓碑》,(清)钱仪吉:《碑传集》卷3《沈阳功臣》,第67页。


    231008清代前期满洲八大著姓家族研究.cdr_0007.JPG


      作者简介

      常越男(1979-):女,山东荣成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231008清代前期满洲八大著姓家族研究.cdr_0010.JPG